回到主页
来源:
金华市方格外国语学校(初中部)
发布时间:
2021年04月10日
点击次数:
2487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这对于今日的教育工作者来说,讲学(教育)要以德行为先。只有在“德”的前提下,方能启能发,愤悱益彰。而先贤所说的这个“德”,由现在的角度来看,以我愚见,是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不应该是一种被动的“传染”,而应该是一种主动的传递。那么,这种主动传递的情感教育能以什么方式来影响学生呢?我试想,最好不过“渗透”二字。更加之当下《纲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人格发展,重视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使学生受到人类良好感情的影响,有利于学生塑造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而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学习氛围对学生影响很大,在情感教育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人文性) ,因此,教师应在日常语言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使学生在这个学习氛围中充满活力,在充满情感教育的环境中进行语文的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语文课程有浓厚的兴趣。学生既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也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寻找适合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使之帮助教师快速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达到理想的目的教学效果。

情感教育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教师需要把情感教育作为初中的日常教学任务。在课堂上渗透情感教育可以带来很好的教学效果。不过,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教授,教师只依靠教科书、参考书之类的单一的教学模式。那么,学生处于这种单一、反复的教学模式中,或多或少会逐渐出现负面情绪,甚至产生对抗抵触,觉得语文课很无聊,使得对语文的学习失去了兴趣。老师在语文教学中,除了提问,与学生情感交流并不明显,而初中生这个年龄段已经逐渐有了自我的思考。老师没有了解学生自己的想法,那么,就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而致语文课成了笔记课、写字课。教学的质量势必下降了、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势必衰减了。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必然有效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情感教育是以尊重为基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的地位。那么,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学生情绪的释放将大幅提高。也就使得学生“有志于学”,然后由情感教育促成学生的“能启能发、能愤能悱”。所以说,情感教育的过程对教师和学生来说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当老师和学生有机会充分沟通时,教师可以相互沟通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全面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如此,这种有针对性的语文教学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的语文教材里素来不乏感人至深的作品,从现实主义的源头《诗经》,到浪漫主义的圭臬《楚辞》,再到秦汉博约,魏晋风骨,唐宋诗词,明清小说,国内国外,东方西方,可以说,容古往今来的佳作于一炉,其情其感,是对现代中学生情感教育,并由此培养其良好、全面的个性发展的沃土与优势。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展开形式

(一) 立足文本、激发兴趣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内容丰富的语文教材。在部编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其课文都是精心挑选收录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其文章不仅语言优美,描写精当,而且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教育意义。同时,通过语文课本,学生可以学到很多有价值的品质,丰富自己的人生观念。因此,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时应充分利用好语文教科书。

教科书涵盖了很多学科,如传记、风景、编年史、诗歌等。无论是什么形式的文学作品,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描述的中心思想,让他们站在作者的立场上。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现作者的心理活动,并帮助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使学生能感受到文章的风采特点。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兴趣。比如在部编教材的八年级上下两册中,对一些实用类文本例如说明文、科技文等进行了一系列的展示与阐述,看似枯燥的说明方法,抑或是说明文语言特点、甚至是逻辑性极强的说明顺序……这些课文如果就仅凭“就事论事”的教学模式,那么,就淡化了其间真正的情感教育。

所以说,我们在语文教学上,类似于这些课文,要立足文本,深挖其精神内核:激发兴趣。对于科学未知领域的探究(《美丽的颜色》《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对于人类崇高精神的向往(《最后一次演讲》、《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对大自然的领悟与解读(《大自然的语言》)等等。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倾向性地对这些科技文、说明文进行人文性质的解读,将情感的教育融于其中。

(二) 营造气氛、同频共鸣

1.朗读感悟法

在渗透情感教育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发现学生可以大声朗读文章以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们集中精力朗读之时,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课文中。这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教师应鼓励学生坚持朗读文章,并开设相应的阅读课程,以引导学生朗读、学习与感悟。我校教学,开设有相应的阅读写字课,并持之以恒,将情感教育一以贯之地融入语文教学中。以此为基础,教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比较竞赛,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产生对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且增强学生领悟的能力。

当大声朗读时,老师们根据文章内容的具体情感,有必要使用不同的语调和语速。用声音来传递情感,情感随着句子抑扬顿挫的音律节奏变化而变化。时而轻快欢欣,时而严肃静穆,向学生充分展现阅读技巧。其次,然后让学生自己朗读,老师在句子中选择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充分理解文章表达的主要思想,并在情感上升华。例如在《回延安》与《安塞腰鼓》的教学过程中,以我愚见,不需要过多展示文本的语言技巧,只要多次带领学生朗读,然后让学生自己来评价,并以展示、试读、检验、评价、完善的过程来实践,能真正意义上实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目标。

2.设置情境法

教师首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整体学习环境,而氛围更是情感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前提。利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事业中所能利用的越来越多的教学辅助手段可以用于课堂教学。此外,这不仅提高了教学的便利性,并使文本可以以更多、更直观、更精彩与更多样化的形式呈现。教师固然可以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教一些情感丰富的课文,但为了创造一个更好的整体学习环境,音乐、图片或视频这些呈现的手段都可以加以利用,并将课堂的内容向更深、更远、更丰富的“面”上延展。这将是一个很好的,且具有革命性质的方法来缩小学生和课文之间的距离,学生的学与领悟会更快更深入。学生对文章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能更快地感受到文章的精神内核。

其实,老师可以在学生心情好的前提下灵活发展,在情感的“伴奏”下,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更快地掌握情感教育,并最终融入到文章的内核思想中来体验文本的主题,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在此期间,老师们仍然需要擅长掌握教学要点,更要擅长创造相应教学情境。而创设情境,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使情感教育与教学更好的结合。比如在《秋天的怀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其作者的背景用各种形式来做细致的介绍,并引导学生了解、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然后依此情境,设身处地地来感知文本。

(三) 家校一体、群策群力

情商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的。并在家庭与环境的教育中逐步发展和完善。家庭是孩子们学习情商的第一所学校。在家庭中,孩子们学习了很多基本的信息,比如他们的自我观察,别人对自己的反映,如何看待自己的感受,如何判断别人的感情和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等等。父母教育方式与家庭成员的和谐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可能会出现在有两个误区:第一种是对孩子太严格,例如,不管什么场合,面对面责骂,要求孩子绝对服从。因此,孩子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导致其心理压力过大、形成忧郁、孤立、退缩、叛逆心理;第二类它是娇惯和宠坏孩子,无条件地、不顾原则地宠爱他们,导致他们的自私、任性或者是心理承受能力差。此外,家庭破裂也会给儿童造成心理创伤和损失。据调查,离婚父母的子女因缺乏父爱或母爱而离家出走,或者表现出极端不配合的情绪,使孩子有强烈的心理失衡感。所以,我们在家庭方面可以采取如下的措施:

1.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一位美国学者访问了20多个国家,进行了1万多次经济访问,对不同类型的孩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较优秀的孩子具有共同的家庭氛围:就是父母不应该在孩子面前争吵;平等对待孩子;大人不要对孩子说失去信心的话;要互相谦卑,不要互相指责;父母对待孩子,应该少发脾气,多微笑。因此,作为父母,他们应该体谅自己的孩子,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家庭氛围,使他们健康成长,并将这样的家庭氛围一代又一代延续下去。

2.减少电视、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影响

一是丰富儿童课外活动。培养一两个有助于孩子成长的兴趣爱好,或文学艺术,或体育运动,以提高孩子的情商兴趣和审美能力。家长应该参加并鼓励孩子们参加户外活动,与其他孩子交流,扩大孩子的社交圈,关注他们情感的弱点,且应该随时纠正、完善。其次,家长应该树立榜样,合理使用电脑和限制看电视的时间。经常,一些家长不断要求孩子不看电视和使用电脑,但他们自己却不能以身作则,没有约束,这不仅严重降低了向儿童宣讲的力度,而且也降低了他们在孩子心目中的威望。最后,我们可以使用“看电视和玩电脑”作为行为奖励。美国宗教教育专家说,反对儿童看电视和使用电脑是不明智的。而优秀的电视节目与电脑中精良的内容也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和知识。我们必然需要奖励孩子们。同时,记住要限制时间,防止放纵。

3.正面教育与挫折教育相结合

积极动机是儿童成长的内在动力。通过不断的承认和接受鼓励孩子们建立自信心,让他们学会接受自己并欣赏自己。同时,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困难,让他们通过努力克服困难,来达到为其培养勇敢面对困难经验余能力;当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还需要纪律和适当的批评。俗话说,“没有规矩,就没有方圆”。有必要为孩子们规定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为了避免在成长过程中有情绪脆弱、无法接受批评、行为过度等情况,作为家长应该在家庭教育中鼓励和挫折的结合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信心并帮助他们。所以,在家庭的情感教育中,父母不仅是一个管其温饱的“饲养者”,更应该是一个从培养孩子“身”到“心”的引导者和开悟者。

那么,家庭与学校的情感教育更需要群策群力,相互配合,互为补充、互为促进。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对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有个初步的了解,有条件的学校与机构甚至可以对孩子进行家访。在保护孩子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且要避免在某些特殊情况的孩子面前谈及相关的内容,更不能以此来要挟、数落孩子。事实证明,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与饱含严与爱的学校教育可以促进孩子完美人格的形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情感教育需要家长的引导,也需要学校教育的培养,父母与老师应不断探索孩子的各个年龄段的特点,并采取灵活的措施来教育他们。

结语

简而言之,没有情感教育,就不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作为中学语文教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重要作用,使之在语文教学中得以实施,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而且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学生完美的个性化人格的形成。